消费日报网讯(记者 佟强 □于晓霞 董丽)“国家的政策好,老百姓种粮的劲头也足……”随着冰雪渐渐消融,黑龙江虎林灌区抢前抓早落细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服务举措。
伴随着启闭机运转的轰鸣,虎林灌区又开始了春灌前试水运行的“农忙”。“江中心的冰还有半米多厚,而我们从5号就开始试机供水,28公里的主干渠顺畅通水了,这比以往提前了10天……”虎林市水务局负责人黄建国颇有感触地介绍说。
水务局负责人查看远程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 摄影 董丽
提早泡田有利于提高整地和插秧质量,随着各级渠系覆盖面积逐年扩大,“如何优质供水”是虎林灌区始终坚持自主研讨的课题。“虎林地域寒冷,我们根据春季昼夜气温变化大的特点,充分利用泵站电机除潮性能,6台机组通过加热传导逐渐融化周边冰面,采用供水循环流通技术方式,仅用了两天渠首泵站底部和北面的江水就全部化开了”。
放眼望去,横亘在江叉中心的渠首泵站建筑物北侧已然春水荡漾,而南侧依旧是冰水相融……10天的供水时间差,有了新技术加持,新模式供水也有了新战场,八五四和太平农场的7万多亩水稻地也可以用江水灌溉了。江水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,不仅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,增加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有效积温,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,这可是水稻种植户们播种在春天的“好盼头”!
在这“滚滚源头活水来”的背后,是早春的每一天,虎林灌区技术员的辛勤努力。没有平常规律的起床吃饭,在空旷的田野沿渠踏勘、清淤排障……每天加班到深夜对他们来说已是常态。“我们每天巡渠,每一个闸门、每一条渠道都已经在脑子里汇成图了,修闸门、修电机这些技术活,都是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要领,基本不用雇人……”
虎林灌区干部职工在进行闸前清淤除草打捞工作
“粮食种植政策导向好,今年部分农户稻田改成了旱田,为此我们充分做好了安全供水预案准备,演练也是必修课……”虎林灌区将供水融入服务粮食安全生产格局。网格员们在春灌“预备”的同时,做好水改旱耕地面积普查,分类建立工作台账。在虎头镇一带有2成的水稻地改成了旱田,网格员说:“在网格图上红色的标志,就是水改旱靠近渠道的耕地,这是我们供水要监测的重点”。网格员们考虑最不利因素,坚持“分工不分家”,精细制定渠道渗漏出现漫灌等各类安全隐患应急预案;水稻漫撒和插秧错峰供水;在虎林市虎头镇新兴村和八五四七分场设立了两处二级提水分站,解决地势偏高水流不畅问题,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供水方案,全力以赴保障工程运行安全。
为把灌溉设施管理维护好,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,虎林灌区积极探索智慧水利长效管护机制,加快智慧水利建设,在渠系输送环节提档升级上下功夫,60处重点闸门远程控制、水位工况实时监测,对灌区设施的管护成效做到了动态监管。
虎林市地处东北平原黑土地带,虎林灌区精心呵护绿水资源,为服务农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、保障绿色稻米粮食安全时刻准备着,全力以赴确保接下来的春灌扩面增产工作稳步推进。